香光尼眾佛學院於107年1月15、16日展開為期兩天的各門學習檢討會,包括五門學習分享、關心議題、請執等單元。回顧一年的學習,「遇緣則有師--一切都是最好的學習」正切合我們的學習態度。有人問石頭希遷禪師:「文殊是七佛師,文殊有師否?」禪師回答:「文殊遇緣則有師。」表達出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、所碰見的人,都可以啟發我們智慧的,切莫讓任何成長、學習的因緣錯過。  

圖:副院長見可法師接受「香光學生廣播電台」的專訪,分享「遇緣則有師」的看法。

活動以「香光學生廣播電台」FM49.1開台揭幕,學生主持人以「遇緣則有師」為題,邀請聽眾朋友分享心得,最後專訪特別來賓副院長見可法師分享對此主題的看法。副院長從學生的角度談遇緣則有師,既有師,作為一個學生的我們,應遠離三種過患,方能成為一個好學生:耳不住(聽不進去),如覆器之過;意不持(心不專注),如漏器之過;雜煩惱(對人有成見,以人廢言),如毒器之過。我們當向文殊菩薩學習,避免三點之過,如此遇緣,才能真正有所學習。

「關心議題」,目的在拓展學生視野,從中思索身為宗教師如何關懷並正視社會事件。主持人先針對十大國內外新聞,加以解說;今年則票選出羅興亞人遭緬甸軍方清洗、宗教團體法立法、妙禪法師受千萬供養、流浪動物零安樂死上路等四大新聞,由同學分組進行討論及報告。

進行各班修學分享及生活檢討時,同學如實地從解門、行門、修持門、生活門、弘護門等五門回顧修學中的見聞疑,從實質的檢討中,分享成長與困難。進行過程有勸諫、有相互鼓勵、打氣。在生活上,同學們則以自治、自律方式通過「期末手機使用管理辦法」。綜觀整個檢討會,坦誠、相互增益、自覺、自律的精神,是本院修學道風的特色。

請執,也是檢討會重要的一環,副院長殷重地邀請同學發心擔任學院各項執事人,共同努力來創造一個良好的修學環境。最後,院長為大家開示,制度是必要的,應強化、也可以更動,這是解釋性的問題。除了千篇一律的秩序外,「你學到什麼、看見什麼? 」我們這裡有很多菁英,我們要看見未來可以做什麼。制度是人訂的,但可以檢視它、突破它,背後必須合情且如理如法,這樣團體才有成長。佛教培養的人才,要中規中矩,但不等於呆板。我們佛學院的教育,若沒有養出能看到問題的菁英,我們的教育就沒有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