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光尼眾佛學院於110年12月30日舉辦「疫情後的世界──人本的觀點」專題講座,邀請到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教授,從社會學和歷史的角度,講授看待世界的格局與疫情的演變。

講座正式開始前,副院長可法師簡介高教授與香光尼眾佛學院三十餘年前結下的緣分,如今再請到高教授蒞臨指導,在後疫情時代,宗教師面對社會如何關懷和自處。

高承恕教授很親和地回應了「的確是緣分」,描述其與竹崎鄉緊密的關係。從童年時常來探訪父親軍中摯友,到研究台灣地方選舉的地方政治、派系等,往來竹崎二十餘趟。並感動今日此行,由於法師們的心力、善念,才得以成就諸事,堪稱人世間的因緣。並指出此次分享雖是俗世間的事情,但宗教是用出世精神,做入世志業,心存善念,力所能及。

接著,高教授直指主題,從疫情學到的一個功課──「人類是很渺小的」。提及為何宗教一定會存在,因為人類最大的弱點是,遇到困難時才會知道自己是卑微的,此時就需要宗教的慰藉,但平安時則是自大的;從歷史的長度與深度看世局,就能夠得知此規律。

西方近千年的歷史,先是始自十二世紀的貿易與商業革命,至十四世紀黑死病的傳染,城市繁榮人群聚集,因染疫死了大半的人口,卻苦無對策,只能轉向宗教的祈求。此後,十五到十八世紀經歷大航海時代、知識啟蒙和科學革命,人類的文明和科技突飛猛進,造就了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,先進國家掌握了核心,即資本、技術、知識和市場,轉向外擴張與殖民,索取邊陲的原物料和勞動力,自大與自滿心態促成貪婪和虛妄,於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,伴隨戰爭出現的是人類大規模的、快速流動,於是爆發了二十世紀的西班牙大流感。

當今的新冠疫情,也是在這規律下演變而來的,人類太相信自己的能力,科技、網路、醫學的發達,造就驕傲自大的政府,濫用民主和自由口號,致使疫情失控,不是因為不能做,而是因為沒有做,在這樣恐懼與安好又貪婪的循環下,諸多虛妄怪象叢生,實體經濟消退,線上交易卻創造高峰,更拉大了貧富差距。

高教授最後總結,應以和平、節制、尊重、包容的心態來面對,才能避免戰爭,享有和平。教育和宗教為社會中的清流,要永續下去以帶動社會教化,將善的想法、力量影響人群、增加互動,補足人群的疏離感。

分享過程中,高教授充滿活力、熱情和關懷世間的言行容貌,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。最後,教授以「知其不可而為之,近乎勇」與我們共勉,宗教的功能不僅是祈福、保平安,宗教是自然的影響,其正面意義是在於社會教化,在教授的期許中,為110年終畫下了一個圓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