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院於109年4月18、19日舉行「歷史的反思」專題講座。邀請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歷史博士,同時任教於台灣大學、師範大學及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周樑楷教授主講。教授針對「歷史的意義」及「歷史的境界」兩大面向,傾囊相授。

  何謂歷史的意義?一般人對歷史的定義,以為是過去的史實本身,或是對於過去事實的認知及其傳達的成果。教授的觀點以為歷史是「人們對於過去事實的認知及其表述。」史學可分二種層次,一般學校所教為基本層次,是為第一層次;第二層次為反思的層次,史學家面對歷史,應能內省、反思。讀歷史不是靠記憶,要能觀察,要問為什麼。

  教授的講述中,提及現今及歷代史事,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實證,而提出對於現代史學,應求真、去虛去玄,講求實證,注重歷史意識及變遷,此成為現代史學的特色。變、動是歷史思維的元素,因此教授的歷史觀甚為寬廣磅礡,運用現代物理學的光譜、相對論理論與歷史對話,也與宗教、馬克斯思想有所連結,來說明整體的史學思想與理論,建構自己的史學觀點。

  課程中,教授提到自己在歷史領域的修練過程,從經歷瓶頸,認同危機的狀況到意識要自我突破、挑戰,以培養開闊、多元化的心胸才能成其大,要如何成其大?「恢弘器度,見識高明。」八字便成為他在研究史學另一境界的提升。從此之後,邁向全新領域的學習及體驗,開始學習爵士樂,後又轉向影像史學,把從中悟出的哲理變成養分反饋滋養自己,破除以文字為中心的歷史思維,所有影像視覺、圖像,都有可能表述歷史意識,從文本中看出以前的思考、心理、想法。這是與過去傳統史家不同之處,因此教授反省三十年的自我突破,用三點說明:

一、反即返:形上思維要與歷史思維結合。

二、知即行:要與現實對話

三、虛即實,實即虛:實、虛二者無二無別。

  這是教授研究史學的一番境界。他說所謂謙虛是隨時保持開放的心、不斷接受成長、淬鍊、琢磨增長,這就是謙虛的真義。因此他強調歷史的意義在於歷史意識、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的不斷錘煉和昇揚。

  面對全球化,教授提到重視全球化及世界史觀的建構,全球化讓文化、傳統進入變動中,面對這現象要以開闊心胸,在變動中明白取捨,機能要靈活,在切實性中,不拘泥某種理論或利益,向另一種理想邁進。

  就個人而言,人類需要有歷史意識(自由意志),而談到大眾史學的概念。自由意志不是純以腦神經,或行為科學為依據說明,而是一項綜合性的功能。從心理學來說,人類對自己存在價值意義的危機感,所引發的的焦慮與憂慮,會從歷史去尋找答案,也就是從個人的往事去處理自己的焦慮,因此每人需要具有歷史意識,每人都可以寫歷史,這就是大眾史學。

  以自製的「史譜」來詮釋歷史意識的開展,是這次講座的最後重點。這是形上的歷史思維,也可以是哲學是宗教的修習過程。學歷史可以累積他人的經驗,延伸生命的縱深,雖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因此從當下,直指本心,用心學習,領悟每一個當下的奧妙,不斷向理想、目標努力。

  此次講座除實體課程,同時進行線上直播,提共社會大眾聽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