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9年11月1日佛學院邀請廣法師,主講「北美佛教宗教師教育學習經驗分享」專題講座。

  法師為了能讓同學更清楚北美佛教宗教師教育概況,在課堂開始則以台灣傳統的宗教師教育作為前言,令同學了解出家眾在佛教中的傳統角色,和現代僧伽教育培養之間的關係。法師提出多個開放性問題,讓同學思考和判斷有關僧伽教育培養的對象及優劣。法師指出現代的佛教宗教師不一定是出家人,而出家人要在佛學院培養僧格,樹立靈性的權威性。又指出僧伽教育兩項偏失:一、流於個人修證,忽視了僧團的真義。二、弘化知能也應納入僧伽教育。

  接著,法師指出現代佛教已趨向全球化。在傳統的教育上,需增加跟其他教內團體互動,跟其他宗教互動,跟現代世界互動。法師又提出,由於現時年輕一代更大多是沒有宗教信仰,佛教要如何參與和回應社會?法師的解答是,宗教師不是去灌輸宗教信仰,而是啟迪宗教信仰。

  課堂間,法師分享自己在北美學習當一名宗教師的經驗。在當地,佛教宗教師訓練、授戒、認證機構等一系列的概念,是源自基督教的宗教師(Chaplain),出外傳教。以實際例子說明宗教師並不是一定只有出家眾,在家居士也可當宗教師。而目前的主流,乃是靈性照顧。「佛教宗教師」目前的發展服務對象,有聯邦政府(如軍隊)、醫療、警察、私人企業,並相應北美社會的需求,將佛教文化與脈絡帶進人心。

  最後,法師為同學分析佛教出家眾與北美傳教師的異同後,讓同學分組討論及報告。再透過大堂分享活動,指出學術是學習的一種挑戰。而佛教教育及各傳統間的交流,則是與現代世界互動,讓我們可以處理全球性的問題,因此,佛教女性出家眾若要從次要的地位走出來, 關鍵在優質的僧伽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