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1年6月16日,院長悟因長老尼率領全體師生一行二十餘人,前往故宮南院參訪「佛教常設展」與「《法華經》及其美術」特展。

此次參訪「《法華經》及其美術」特展,策展人鍾子寅老師特別撥冗為我們導覽介紹。《法華經》屬大乘佛教初期經典,經中佛陀隨機善巧方便,為眾生宣說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,開示悟入佛的知見,而被譽為「成佛的法華」。

在策展人的導覽解說下,大家依展場陳設,從序分而正宗分、流通分,藉由各朝各代經本、造像、畫幅、書法等展件,從藝術層面了解這部千百年來激勵人心,激發眾生成佛潛力的大乘經典。

眾多展品中,「過去」銜接「現在」的二佛並坐,法華七喻、菩薩的弘法誓願等,都以圖像呈現敘說典故,展現佛佛道同,開權顯實,三乘會歸一乘的宗教哲理。還有令人矚目的〈法華經塔圖〉,將六萬多字的《法華經》一筆一畫書寫,畫成塔像,這與世間起塔供養的風氣相得益彰。

其中一處法華經變,是以敦煌莫高窟第61窟,透過數位科技投影,讓參觀者有身臨洞窟之感。在敦煌石窟發現的唐人寫本,據策展人說,是由當時的「經生」所書寫。經生是一種職業,專門以抄寫經典維生,而當時的經典並非摺頁本,是捲軸式,直到宋朝摺頁本才問世。

觀音菩薩是家喻戶曉的人物,此次特展,將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與觀音變相特別獨立流通,一偈一畫將觀音菩薩「聞聲救苦」、「普門示現」的悲心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
除特展外,也參觀佛教常設展—佛陀形影,收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。展區分為五個單元,分別是誕生的喜悅、佛陀的智慧、菩薩的慈悲、經藏的流轉和密教的神奇,將各地的佛教造像、經典等並列,呈現佛教深遠的精神及其藝術變化紛呈之美。

其中在介紹佛陀太子像時,導覽員特別指出,當佛教傳入中國時,已經隨著當地文化而融入造像,就像一般我們看到的都是右手指天,左手指地。但展出的四尊明朝時期的太子像,卻是左手指天、右手指地,透顯中國文化是以左青龍、右白虎,左為大的概念,這說明佛教在中土已具時變之應。

此中展出的《龍藏經》,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藏文泥金寫本。當初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,在蒙古貴族多會出資刊刻藏經的文化背景下,為祈求孫子執政長治久安,國事承平,而延請宮內西藏僧侶刊寫,歷時兩年構建完成,收錄經、律二部,共一百零八函。由於是由皇家下詔製作,因此在工藝、花費,遠非一般刻經所可比擬,而成為一部氣勢非凡的藏傳佛教法典。

這是一次知性的參訪旅程,有限的半天光景,透過歷史文物,讓我們看到無常衍變,也見證佛法生生不息,流傳至今。如同策展人所說:「宗教的殊勝就是能夠安定人心」!也像院長出發前的勉勵語:「不管是看著佛像抑或是經典,能夠感動到你的,就能化為前進的力量」。更甚者,祈願我們也能做到「囑咐有在」。